一、何謂口腔癌?
口腔癌為發生在口腔部位之惡性腫瘤的總稱,90%屬於鱗狀細胞癌,口腔包括的部位有唇、頰黏膜(唇和臉頰的內襯)、牙齒、舌頭下方的口腔底部、前三分之二的舌頭、口腔頂部的前面部分(硬顎)、牙齦以及臼齒後方的小區域。
台灣地區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。口腔癌可能的危險因子:嚼食檳榔、吸菸、喝酒、蛀牙,不當的假牙、 不良的口腔衛生,長期營養不良。
二、口腔癌有哪些症狀?
口腔癌通常好發於45歲以上,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,且以男性居多。
三、口腔癌的疾病負擔
在台灣,口腔癌、口咽癌及下咽癌佔所有男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,好發年齡多集中在40-70歲之間。過去多被視為中年以後才容易罹患的口腔癌,近年來年齡有下降趨勢;臨床上,不乏二、三十多歲的案例,它不再是中、老年人的利。
四、何謂口腔黏膜檢查?
口腔黏膜檢查是由醫生目視或觸診口腔黏膜,看有沒有疑似癌前病變或癌症的病兆,不會疼痛,也沒有副作用。口腔黏膜檢查的目的,除早期找到口腔癌外,更重要的是要找出癌前病變,並予以適當治療,從而阻斷癌症的發生,同時透過篩檢醫師提供衛教服務,幫助受檢者戒除嚼檳榔與吸菸行為,減少日後再發生癌前病變與癌症的風險。但所有檢查並非百分之百準確,當身體出現任何異狀時,請儘速就醫檢查。